自从2021年入籍中国,林孝埈就和中国短道速滑牢牢绑定在一起,但直到2022年10月他才首次代表中国出战,2023年2月夺得代表中国的首个世界冠军。2024年3月在鹿特丹,林孝埈迎来了爆发季,除了夺得男子500米金牌,完成世锦赛个人大满贯,还在2000米混合接力和5000米男子接力上携手队友夺得金牌,成为世锦赛的三金王。在和队友们一起备战新赛季的闲暇,林孝埈接受了体坛周报的专访,敞开心扉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这几年。
竞技篇:米兰冬奥会首要目标拿下团体接力金牌
体坛:入籍中国马上就要满4年了,这几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?
林孝埈:短道速滑在国内有这么多冰迷的关注,确实让我很惊讶,也让我作为运动员的自豪感更加强烈,想让更多人知道短道速滑。现在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,尤其很多青少年朋友看到我以后也开始参与短道速滑,我就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个项目。
体坛:穿上中国队队服的那一刻,你有什么样的感受?
林孝埈:老实说,一开始确实好像是有些拘谨,但现在我认为自己已经是中国人了,能感觉到自豪感。所以,当我夺得金牌或者当中国国歌响起,诸如此类的时刻,自豪感就会涌现出来。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去报答那么多支持我的民众,这种感恩的心情也更强烈,这也是让我能更努力训练的部分原因。
体坛:2022年10月首次代表中国正式参赛是世界杯加拿大站,但个人和接力项目都没能收获金牌,当时内心有没有压力?
林孝埈:当时我真的很难过,觉得很难受。自己想被大家认可的愿望真的很强烈,在开始阶段一直没有出成绩,内心就会觉得很对不起那些一直鼓励和支持我的人,确实会有很大的压力和责任感。但我自己也很清楚,终究有一天自己会再次赢得金牌,我坚信这一点,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现在,我的状态一年比一年好,希望大家可以期待我接下来的比赛。
体坛:2023年2月世界杯德累斯顿站夺得500米金牌,是你代表中国参赛的首个世界冠军,这枚金牌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?
林孝埈:这是我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夺得金牌,说实话,我比赢得奥运金牌时还要激动。可能因为情绪压抑得太久了,我不知不觉流了很多眼泪,我总算通过认真努力——为了夺得金牌我真的付出了很多努力——看到了那道胜利的曙光,于是情绪释放了,记忆里我当时流了很多眼泪。
体坛:2024年3月世锦赛夺得500米金牌,实现个人项目世锦赛大满贯,怎么看待自己取得的这个成就?
林孝埈:我们队内有很多优秀运动员,我也会和小队员们交流经验,大家都相处得很好。在这届世锦赛之前,我的身体状态并非100%那么好,自己曾经也只是期待能摘得金牌,但没有100%的期待,我不确定能否如愿,担心的事情其实也很多。不过,我还是尽量不去想那些担心的事情,就像自己之前为备战这次世锦赛所做的努力那样,只想着认真去比赛,抱着这样的想法去参赛——这应该是最后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。还有,教练组和队友们在身边给了我很多支持,我从他们那里也得到了很多力量。
体坛:世锦赛上,还和队友携手夺得了2000米混合接力和男子5000米接力这两枚金牌,怎么评价自己和队友们之间的合作?
林孝埈:我们在赛场上彼此之间都不需要喊出来,因为训练时大家就在一起,到现在一起训练的时间都差不多快四年了,即使相互之间只是看到队友的眼神,仅仅简单交换一下眼神,也会感觉非常有默契。就像这次世锦赛,我们在比赛中如同平常训练,滑得非常有乐趣,队伍自然而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。未来我们也会互相帮助,尤其在疲惫时大家会互相鼓励,尽我们最大努力,未来两年取得更好成绩。
体坛:现在距离米兰冬奥会已经不足两年时间了,自己有什么样的目标?
林孝埈:首要目标就是希望一定要把团体接力比赛的金牌带回来。相对个人单项,我现在更期待接力项目的金牌,和队友们一起共同开心的想法更多。当然,我也希望自己同时能在个人单项上取得好成绩。但如果能在2000米混合接力和男子5000米接力上夺金,即使只把这两枚金牌带回来,可能就真的完成了我所有的目标。虽然我已经有了奥运金牌(平昌冬奥会1500米),但我没有奥运团体项目的金牌,当时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,男子5000米接力因为失误摔倒导致无缘奖牌,留下了痛苦的记忆。这次在米兰,为了把团体项目的金牌夺回来,我们大家一定会齐心协力,一起认真备战。
生活篇:看到熊猫就会很开心,会让我的心情变好
体坛:来聊些非比赛的话题吧。大家很喜欢你在赛场外的穿搭,你怎么定义自己的穿衣风格?
林孝埈:我是那种只能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性格。即使训练结束了,我也会不停地翻看训练的视频,不停地翻看过去我滑得好的比赛,甚至在睡觉前也会不停地思考该怎么训练,研究自己如何才能发展成为更优秀的运动员。所以,我在日常只知道训练。而在运动过程中也会积累很大压力,为了释放这些压力,除了运动之外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服装,喜欢研究服装穿搭。平时周末不训练的时候,我也会和弟弟一起去逛街,尝试各种穿搭,在这方面非常用心,也会尝试很多不同的风格。
体坛:在社交媒体上你回复网友说想去环球影城,之后有去过吗?
林孝埈:我一直都非常想去,但每次准备去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就错过了。将来有机会的话,准备带弟弟一起去。
体坛:你还在网上跟大家分享过自己治疗脚踝伤势的事儿,现在是不是彻底恢复了?
林孝埈:之前我一直受伤比较多,即使到现在伤病也还是偶尔会发生,就是受伤、治疗、康复这样,我也一直在做肌肉强化方面的训练。可能这种事情会一直伴随着我直到退役,这也是作为运动员不可避免的,所以我自己需要做好日常管理,同时也得加强训练。目前没什么大问题,从事短道速滑避免不了会有脚踝或者膝盖等方面的伤病,运动员在其他方面的伤病也非常多,都很正常。当然,如果受伤比较严重,就只能接受手术治疗,术后的康复时间也比较久,最短也需要一年左右,这段时间对运动员来说就很难熬,会在某个瞬间萌生放弃的想法,那种瞬间我有过七八次,甚至超过十次,但最终我没有放弃,才有了现在的成绩。如果有年轻队员像我一样受伤,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康复和训练,即使经历过大的伤病,也完全可以恢复成为优秀的运动员。
体坛:来中国这么久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?自己尝试过做中餐食物吗?
林孝埈:在宿舍里没有可以自己做饭菜的空间,所以没办法自己尝试做饭。偶尔周末或者假期的时候,会在家里做一些尝试,把这种尝试当成乐趣。
体坛:有网友拍到妈妈在现场给你加油的照片,是不是你的比赛她都会去现场给你加油?妈妈在你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存在?
林孝埈:其实从小时候开始,每次比赛我妈妈都会来给我加油,她比我更了解短道速滑、更喜欢短道速滑,每次我比赛她都会来。坦白地说,我会告诉自己不要去想妈妈来现场看比赛了,要去做自己该做的事,但还是不由自主地去惦记这个。妈妈很担心我会再次受伤,我能想象出她紧张地看比赛过程的样子,对我来说有时候这可能就有点负担。但我还是非常感谢妈妈,她相信我支持我——家人在比赛过程中对我的支持,给了我自己很多力量。
体坛:还有中国的国宝大熊猫,你去看过大熊猫吗?你喜欢熊猫的哪些特质?
林孝埈:我去看过,特别喜欢,熊猫很可爱。小时候第一次看到熊猫我就喜欢上了,来到中国后自己就更喜欢熊猫了,每次看到熊猫就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。我想每个人都是这样的,看到熊猫就会笑,因为熊猫太可爱了,这也是我这次特意把头盔图案设计成熊猫的原因。我会去看熊猫,尤其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熊猫就会很开心,会让我的心情变好。确实有很多冰迷在支持我,我就想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开心,怎样才能让比赛更有趣,于是就有了用熊猫图案设计头盔的想法,然后我真的就把头盔图案设计成了熊猫的图案。
体坛:刚才你也能用中文跟我们的读者打招呼,那你觉得学习中文的过程中,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
林孝埈:老实说,学习中文确实不容易,虽然我一直有在跟哥哥和弟弟一起学习中文。但首先我现在想实现的梦想是短道速滑,目前还很享受这项运动,想成为短道速滑首先会被记住名字的运动员,从而让大家更了解中国的短道速滑。所以,虽然我平时也有在学中文,但每天更多的时间都是在训练,以后一定会认真学习,必须要更多地练习中文。现在我能听懂一些中文,听力上没什么问题,但我觉得自己说得不是很好,可能是我性格的原因,应该多说一些话。我又怕自己说这些话的时候会被别人误解,所以话变得越来越少,但现在基本上我都能听懂意思,都能理解。
体坛:你自己也会用社交网络,而在社交网络难免会有支持的声音也会有攻击的言论,你有什么样的建议,让大家在社交网络里更好地去表达?
林孝埈:我毕竟不是演艺人,终究还是一名运动员,喜欢短道速滑这项运动,到现在一直都是运动员。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参与体育运动,短道速滑相比于足球、篮球等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,人气没有那么高,但确实也像其他项目一样,非常有趣,可以给青少年带来很多帮助。我想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短道速滑这个项目,即使将来在我退役以后,也想为推广短道速滑做更多努力。真的要感谢那些真正支持我、喜欢短道速滑的冰迷们,我从中确实得到了很多力量。但一些不好的饭圈现象,特别是“私生饭”,有时候也会让我觉得有点辛苦。不仅仅是我,其他运动员的感受可能也是如此。如果这种饭圈文化能有所改变,也许会培养出更好的冰迷文化。
体坛:在中国的这些城市里,你在北京待得比较久,算打交道比较多,现在整体上对北京的印象如何?
林孝埈:我感觉北京好像有两种面貌,既有很现代的一面,也有充满着历史感的一面。我之前去过一个很特别的地方,后海,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后海。在后海会让我心里很舒服,如果我觉得精神太疲惫或压力太大的时候,有时我就会去那里走走坐坐,和弟弟聊聊天,在那里待的时间多一些。还有798,我也真的很喜欢,那个地方以前是工厂,现在全部改造了,有很多餐厅和咖啡馆,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看艺术品,在那里散步也很不错。现在我的外国朋友问我北京哪里好玩,798、后海和长城,这三个地方我会告诉他们一定要去。
体坛:最后一个问题,用一个词来形容短道速滑这个项目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林孝埈:人生,我的人生。现在我已经快29岁了,有超过20年时间都在从事短道速滑,这可是我一半以上的人生。即使将来我退役了,也想在中国让更多青少年弟弟妹妹们了解短道速滑,甚至是年长一些的朋友们,希望大家一起把短道速滑的文化做得更好。我现在有这方面的想法,而且一直在持续,未来我也会围绕短道速滑生活。所以,短道速滑像是人生,我的人生。
(实习生卢胤澄、张佳燕对本文亦有贡献)
相关阅读: